從黃帝內經的角度談"衛生"的概念

2024-09-23

從黃帝內經的角度談“衛生”這個概念:衛生:顧名思義就是“捍衛生命”的簡稱,既然是跟生命有關,而且又是捍衛生命.當然絕對是“大哉問”!基於東西方對於生命的內涵絕對認知的不同,當然也就產生絕對的相反解釋,西方認定:“人體”就是肉眼可見的血管.神經.五臟六腑.骨骼.肌肉.....這些解剖學上可以摸得到.看得到的物件就是人體,也認定導致疾病的因素是細菌病毒,從而產生發炎的結果,他們採用實證科學的探討,可以透過各種儀器檢查攝影出客觀發炎的狀況,眼見為憑客觀事實,名為科學,因此他們給衛生下個定義就是絕對的無菌,一塵不染的情境才算衛生,所謂衛生習慣就是盡量的清潔,以避免細菌病毒的感染。這是西方從“東西”的角度看衛生的觀念,因為眼見為憑,所以獲得絕對多數人的肯定,也形成目前主流的衛生觀念。至於黃帝內經觀念裡面的衛生概念又是如何.其實大道至簡,黃帝內經沒有直接說出,但是從脾虛善潔這個觀念,已經認定一味的追求一塵不染甚至西方無菌殺菌觀念反而是一種病態人的個性特徵,這句話反應了“水清必無魚”的轉個彎思考的太極思想。在老祖宗的思想當中他不是沒有衛生觀念,相對的他的衛生觀念反而更務實,只是採用轉過彎來看問題!他提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正氣內存,病安從來的觀念,古人不是沒有病毒觀念,從風這個字裡面藏一個“虫”,就了解古人老早就知道病毒存在在每一個角落,但是他不凸顯“病毒”,更強調“正氣”的養成,也強調“不斷的從邪氣的對抗”才能產生“更強大的正氣”,“正氣.邪氣”反而形成一個對立統一的觀念,想要培養正氣反而要適度的面對邪氣的淬煉以後,才能產生堅韌的正氣,其實這個觀念,恰好才是真正的“疫苗”。老子的觀念是“不著像的,他的疫苗觀念.是沒有疫苗這個字眼的,沒有名號的疫苗.才是真疫苗啊!也因此黃帝內經對於衛生/捍衛生命比較接近我的三比七的觀念,七分的衛生夾雜著三分的隨意,這個觀念恰好貼近海洋陸地比例的觀念,海洋當然是乾淨的,在怎麼骯髒,到了海裡面,誰還會骯髒嗎?,反之到了陸地的沙灘,不一會就骯髒了啊!我們窺探地球山海比例的道理,真正我們要的衛生觀念,不就昭然若揭了嗎?其實以臨床的觀察:愛乾淨真的不可能獲得健康,沒有病毒干擾的環境,一走出去馬上在無知狀況下馬上被感染!相反的骯髒不堪的人,當然也容易感染。為什麼?你沒有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啊!可見真正的衛生/捍衛生命其實是/正氣內存,病安從來。因為傷寒專找少陰人啊!誰才是少陰人:太愛乾淨的人,也就是水清必無魚的觀念。這才是黃帝內經概念裡面的衛生啊!郝萬山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舉出一個例子:當年中國大陸發生唐山大地震,埋在砂礫堆的往生者臭氣沖天,到場支援的人不少的人得了屍毒的感染,只有一個單位零感染,那個單位的連長非常內行,他讓他的士兵先去傳統的廁所去適應又臭又髒的環境,半個多小時以後的適應,到了現場,體內的屍體毒的抗體形成,當然他們這一個連隊最“衛生”,從這樣一剖析:衛生/真正的捍衛生命是靠無影的疫苗)/也就是黃帝內經給我們啟發的衛生觀念/衛生衛生!現代人的衛生觀念在臨床上表面上看,叫得聳!其實啊!中看不中用!老祖宗老子的智慧才是人類的瑰寶呀!